墨层厚度是指附着在纸张表面上的墨层在与纸张垂直方向上的平均厚度。印迹墨层厚度是否恰好合适,这是实现印刷色彩层次的最佳还原的关键性因素。印张上的墨层太薄,墨色不能均匀地覆盖纸面,印件无光泽,色彩趋浅,层次模糊;墨层太厚,印张上的实地密度达到油墨的最大实地密度后,质量不仅不能提高,反而造成网点严重增大,引起糊版或层次并级等印刷故障,印件暗调区域网点模糊不清,层次沉闷。由于油墨、印刷条件、承印物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了墨层厚度的不确定性与不均匀性。
多色印刷一般采用以下原则:
油墨黏度由大到小、排列,黏度大的色墨先印,黏度小、的色墨后印。油墨黏度不能满足排列要求时,可对油墨黏度预先进行调节。
油墨透明度由大到小排列。一般透明度最差的先印,透明度好的后印。如四色印刷一般采用墨、青、品红和黄色序。
油墨明亮程序由喑到亮排列。一般喑的先印,亮的后印。
墨层厚度由小到大排列,如胶印中采用黑、青、品红和黄色序时,油墨层厚度分别是:黑墨为0.8μm,青墨为0.9μm,品红墨为1.0μm,黄墨为1.1μm。
网点覆盖面积由小到大排列。一般网点覆盖面积小的先印,网点覆盖面积大的后印。
印品上有平网和实地叠色时,先印平网,再印实地,这样叠出的墨层平服。
印品上要印金墨、银墨时,一般金墨、银墨放在后面印。
如何控制胶印墨层厚度?
在承印物上的油墨的厚薄,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如何正确掌握油墨的厚薄,又取决于很多客观条件,也就是说油墨的厚薄应从油墨的性质。版面图文分布情况、气候、机器运转速度、纸张表面的光滑度等方面去考虑,再根据不同情况加以调节。
1、油墨的厚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油墨越厚其粘性也越大,油墨的流动性就越小。油墨过厚,墨斗内的油墨不易下墨,墨辊上的油墨也不易打均匀,以致印版上的油墨不能保持均匀一致,并且容易堆积在印版上,还会引起纸拉毛等现象。如果油墨过薄,粘性过小,流动度过大,又会使印品淡而无光,失真,网点变形扩大、发糊、同时也容易引起蹭脏等现象。
2、参考多种客观条件,灵活掌握油墨的厚度
从油墨的性质来看,品红墨、黑墨应调厚一些,其次是青墨、黄墨、淡红、淡蓝等应调薄一些。
从版面图文分布情况来看,在印刷大面积实地版时,油墨要调薄一些,实地版才印得平服,不易拉毛;但印刷网线版时,则要求油墨厚一些,以防止网点变形扩大、发糊。
从气候情况看,气温高时,油墨的流动性随着增大,因此,为了适当控制油墨的流动性,应调厚一些;气温低时,油墨的流动性又随着缩小,所以应调薄一些;气候干燥时,油墨也应适当调薄一些。
从机器运转速度看,机器速度快,墨辊在快速运转时,会产生热量,油墨的流动性就会增大,所以油墨应调厚一些;反之,机器速度慢,墨辊运转时产生的热量相对要低一些,所以油墨要适当调薄一些。
从纸张表现光滑度看,纸张表面粗糙,质地松软,吸收性大时,油墨应调薄一些;反之,纸张表面光滑度高、质地紧密、吸收性小,油墨应调厚一些,因为油墨过薄容易引起蹭脏弊病。